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,包括冠心病或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急性心衰。另外,一些脑血管疾病也会引发猝死。
猝死虽然事发突然,实际也是有迹可循的,有诱发因素和高危人群,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要特别留意几个异常表现,以防止猝死的发生。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需引起重视,并立即就诊。
猝死六前兆,千万要留意
近期出现或加重的胸闷
如果近期突然出现活动后胸闷,休息一段时间可缓解,这种现象提示您可能患了冠心病。突然出现的症状表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还不稳定,随时有可能发生破裂,导致急性心肌梗死。
如果以前就偶尔有胸闷的症状,近期症状变得更加频繁,程度更加严重,同样说明以前尚属稳定的斑块目前出现了小的破损,并且随时都会发展为大的破损,导致急性心梗的发生。遇到这种情况,应尽快到医院就诊,并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。
心慌
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。不定期出现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结果。多数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小,不会引发猝死,但如果是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律失常,则有发展为室颤的风险。另外,很多老年人出现心慌是房颤作祟,如果房颤伴发心脏传导疾病,也很容易进展为室颤。室颤发作后,数分钟之内即可导致死亡。因此,频繁心慌发作也应及时就诊。
心跳过缓
心脏的跳动是由特定的起搏细胞发起的,起搏细胞功能变差就会导致心脏跳动速率减慢,严重时会引发心脏停搏。起搏细胞功能会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差。
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,8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在增加,这部分群体的起搏细胞功能会逐渐变差,心率日益减慢。老年人活动量通常较小,较慢的心率也能维持正常生活所需,因此往往被忽视。
老年人应定期监测血压、心率,如果出现心率小于50次,血压变低,就很容易出现长时间的心脏停搏,导致猝死。
晕厥
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,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,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。常见的原因包括窦房结疾病、房室传导阻滞、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。
晕厥有时持续几秒钟后能自行恢复,如果不能恢复,便会造成猝死。因此,出现不明原因晕厥后应非常警惕,尽快查明原因,预防下一次晕厥甚至猝死的发生。
不明原因的疲乏
猝死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,年轻人也会发生。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较大,常出现疲劳,属于正常情况。但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疲劳、乏力,或伴有胸闷、水肿,则应警惕猝死的发生,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。
心肌炎在年轻人中比较多见,通常见于感冒1~2周后,出现疲乏、胸闷、乏力等症状,极易引起急性心衰。这种情况下应严禁重体力活动,卧床静养。
心肌病多是遗传性疾病,早期不易察觉,出现症状时多已发生心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,如心脏扩大、心肌肥厚等,非常容易引发猝死。因此,当出现不明原因的疲乏、胸闷时,应高度警惕心肌炎、心肌病的发生。
眼前发黑和肢体麻木
脑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。有些卒中起病急骤,几分钟内就会发生肢体瘫痪、血压增高,这种情况下,患者若及时就诊可挽救生命。但有些脑卒中起病缓慢,早期只有轻微症状,患者并不在意。一旦进展,可能引发猝死,因此需要多加留心。
尤其是患有高血压、冠心病或房颤的患者,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数倍。如果出现单侧看不到东西、单侧肢体麻木、乏力,或走路不稳、有踩棉花感,应警惕脑卒中的发生,及时就诊。做到早期识别,往往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。
要发现猝死的上述前兆,我们需要时刻对身体不适保持警惕,发生情况时要快速反应,及时就医。
猝死的诱发因素
1.长期的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,或者长时间熬夜加班,也就是所谓的“过劳死”;
2.短时间内剧烈运动;
3.短时间大量吸烟等。
猝死的预防
心源性的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,冠状动脉中斑块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。我们常说的冠心病危险因素,除了基因、性别、年龄这些不能改变的因素外,还包括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生活习惯(如吸烟)、体重、运动等,这些是我们能够改变的危险因素。
中医药预防和治疗
冠心病属于中医“胸痹”范畴。在老年人中,气虚血瘀是常见的证候,表现为气短、乏力,活动后胸闷胸痛,中医认为气为血之统帅,气行则血行,益气活血是常用的治法。在中青年人群中,更多见的是气滞血瘀还有痰湿,跟不良的饮食习惯、情绪及过度的精神压力相关,治疗方面需调理气血兼顾健脾胃、化痰湿,以及改变生活方式。
中医药主张整体调理,不但可纠正冠心病的局部病理因素,又可调整全身功能状态。比如人参、黄芪等补气药可增加心脏本身的功能,让血流更加畅通,扩张冠状动脉,增加心脏耐缺氧能力;如丹参、红花、三七、川芎等活血药可降低血液粘稠,抑制血小板,改善微循环,改善心脏血液供应。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,正确应用中药进行干预,可有效控制病症,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猝死风险。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老年健康
【健康科普】猝死原因多,预防是关键
- 时间:2024年9月14日
- 浏览次数:530